|
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1978年5月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自成立以来,一直为独立设置机构,历经社会科学系、社会科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6年5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校党委直属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行政人员3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讲师12人;博士10人,硕士35人,双学位2人。学院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四史”与国家安全教育7个教研室。学院的“辽宁工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为省级研究基地,“艾志强名师工作室”为辽宁省首批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为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和锦州市重点智库,“锦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为市级研究基地。 学院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前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推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实施了研究生评教、研究生导师小组集体指导、学位论文进度检查、读书沙龙、预答辩等特色措施,研究生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学院培养的多名研究生先后考取了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学院的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连续2年被团省委评为“辽宁省大学生红色理论宣讲团”。宣讲团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宣讲风采和教育成果。 学院拥有2个科研团队,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团队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团队。2010年以来,学院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教师在《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权威报刊、CSSCI检索期刊发表核心论文50多篇,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近50项。学院发挥学科和理论研究的优势,承办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会。 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科研任务,积极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采用积极举措推进锦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形成了基于问题驱动的思政课“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思政课建设质量显著提升,获得了2020年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思想道德和法治》课均被评为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思政课的前修课程《哲学导论》被评为省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和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政课做法和经验被《光明日报》客户端、人民网辽宁频道、人民论坛网、新浪辽宁、辽宁高校党建网、学习强国等重要媒体报道。 学院被评为“辽宁省省级示范党日活动单位”、“锦州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学校评为“先进单位”、“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三育人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等。学院教师中,有省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工程人选3人,省高校中青年优秀人才1人,省高校创新人才1人,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2人,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培育人选1人,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省心理健康工作名师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1人,锦州市学术和技术后备带头人2人,锦州市基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1人曾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称号、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称号、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7年度影响力人物称号。多人次获学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师德标兵”、“三育人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辽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辽宁工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为根本任务,秉持“砺器悟道”校训,强化党建引领,按照“夯实学科基础、提升培养质量、推动学术创新、追求国内一流”的思路,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在省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人才培养和智库咨政的重要阵地,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持。 上一篇沈阳星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一篇辽宁泓鑫宇科技有限公司 |